[閲讀心得]《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》上課咯!

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:從動筆前的「思考準備」到下筆後的「冷靜修改」,誰都能寫好作文、報告、企畫書的32種練習!

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:從動筆前的「思考準備」到下筆後的「冷靜修改」,誰都能寫好作文、報告、企畫書的32種練習!
作者:山口拓朗


“你有寫作的天分”
看完這本書感覺就像上了一課“寫作”課一樣。而閱讀深入後才會發現寫作不僅僅是把故事/事情的經過敘述成文字,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想法,自問,和最後領導出來的答案與方向。

很有趣,對吧?作者把硬板的寫作印象弄成了活脫脫的寫作生活,讓讀者知道寫作其實一點都不無聊,就算僅僅的寫一段讀一段也是我們進步的空間和機會。作者真是一位無時無刻都在讓自己精進的人啊,無論什麼情況環境他都利用面前的事情去反省和學習。真讓我佩服。

這300頁的書裡有太多太多的重點,每一章都會被點到穴位般的感嘆。

我本身不是一位長期寫作者,但是目前打算長期做一位試讀者,所以寫作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!這一陣子我老師在尋找怎麼把試讀心得寫好、怎麼把閱讀心得寫得不那麼的木納,甚至我也Google找一些“閱讀心得寫作技巧”,很可惜,沒結果。

所以這本書可說是救星。就算不能完完全全的馬上像山口那麼厲害,但也是一個機會接觸到了這個課題,再去檢討自己的寫作能力。

簡略幾個書裡面的重點
1. 長期記憶
我們總是很輕易的就忘了一些閱讀過的、看過的、說過的,因為它們都處於「短期記憶」。要怎麼樣把「短期記憶」移動到「長期記憶」呢?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資訊的輸出(output)- 也就是通過「說話」和「書寫」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一點作者有他的一個邏輯解釋,那就是當人在輸出訊息時會嘗試理解質詢然後整理質詢。這個流程會讓大腦把短期記憶移動到長期記憶。

很帥的解說!

2. 一篇文章的好壞,九成取決於最初動筆的階段。
文章的目的。專注那個目的的方向,要不寫著寫著就歪了。作者教導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專注開關。怎麼說呢?有些人一覺醒來是最專注的時候、有些人是在咖啡廳的時候、有些人是凌晨的時候。了解自己,找到自己的那個開關並找到讓你的注意力渙散的敵人。

3. 雖然咋看之下,語言好像建立在「共同認知」上,但很遺憾的是,大部分語言都建立在「自我解釋」上。
不只寫作,人與人之間相處也有這個問題。有沒有試過你明明想表達A,可是對方無論如何都把你的句子解釋稱B。想像就覺得讓人非常的懊惱啊!所以作者介紹了將語言具體化的方式,把抽象寫得具體。例如把“她長得蠻高的”寫成“她長得170cm”,這樣無論是什麼領域的什麼想法的讀者都會被領導到一致的想像。

4. 自信和決心的斷言
我們在說話時都有一個共同點-為自己留後路。每一次事情總是說的婉轉,擔心需要為自己的想法或意見負責任。作者建議有自信的斷言,可以說服讀者有讀下去的目的。
比如:這本書真的可以大大提升寫作能力!寫作者務必要讀這本書!

重點太多,300頁卻把我的腦袋塞得滿滿的分享和知識。

最後作者還不忘提醒讀者
“你一定能夠成為 「你想要成為的人」。”
深深的喜歡這句話。感激提醒。

謝謝山口!

語錄:

  •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的「成見」,重要的是有沒有察覺到那是 「成見」,如果能夠有所察覺的話,就能把成見寫為 「判斷」
  • 魔鬼藏在細節裡。
  • 打動讀者感情的事 「體驗」而非 「理論」。
  • 故事和經歷一樣,都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。
  • 世界上所有的文章都是你的老師。
  • 好不容易讀完一篇文章,卻毫無想法地看過就算的話,等於是白白放棄一個精進文筆的機會。



較新的 較舊

聯絡表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