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閲讀心得]《神的載體》別以為在虛擬世界就無法犯案

神的載體
神的載體
游善鈞

非常感謝金石堂網路書店-非讀Book和秀威出版提供的試讀機會!

首先必須慶賀本書能在偵探型文學裡引起騷動,這真是一大創舉。可喜可賀呀!

說說本書,這是以科技為主的推理/犯罪型小說,說真的作者把科技寫得非常的得心應手,生活影響、科技目標都形容得非常貼切,讓讀者感覺真的就處於那科技的環繞中。Eden,Eva和Adam的概念連接讓人有一種 "啊...原來還能這樣組裝啊" 的感覺,蠻震撼的。只是…年份有點太近了。背景設定在離現在14年後的2030年,這段時間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是不可能會達到人工智慧的程度的。所以閱讀中我一直很想把2030拋開,把故事設定在更遠更遠更遙遠,但是好奇怪啊,故事裡總是一直提醒我這是‘2030’年,好像就是在提醒我別亂改設定呀。XD

本身很喜歡本書提到的樹葬,就是人死後會葬在樹下的這樣一個概念,贊啊!當時一個問題被拋出“你覺得,會不會有一天,只有埋著人的地方,才會有樹?”,真是好問題。或許吧…當植物不再有利用價值而成了擺設品後...吧。如果是我,會想要自己成為什麼樹呢?會希望自己的樹給人什麼印象?樹葬,人死後仍然以一種有生命的姿態存在於這個世界,蠻有趣的。可能我會想要那種很高葉子很茂盛且常常落葉的樹,那樣就會有人經常來我身邊坐一坐掃一掃了。

劇情那建立在10年前的地基很好,而人刑這一個虛擬世界中的監獄就已經可以讓讀者們佩服了,怎麼可以想得到這樣的東西呢?
故事的最後嘛...果然,作者永遠都比想像中還復雜。

故事背景

2030年,科技時代,人工智慧起步後的時代。故事範圍是科技研發中心和警察/調查組。

科技賣點

人工智慧和人刑。

人工智慧大家都知道了吧。人刑在故事中暫且代替了死刑,就是把犯人的意識抽離身軀後分開保留。而那意識會被封鎖在一個被稱為伊甸的虛擬世界中,這地方之所以被稱為伊甸是因為它源自於人工智慧機器人-夏娃。嗯,這地方就像我們都曾想像自己會進入遊戲的虛擬世界中一樣。然而因為故事中的犯人-當年15歲的伍凡宇被判人刑後,這一項刑事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最終被罷黜,所以伍凡宇就這樣成了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被執行“人刑”的犯人,而也因為他是個男生而被大眾/媒體稱為亞當。

我多少有點懷疑,在那裡真的算是在服刑嗎?搞不好伍凡宇已經在裡面以意識建了一座城市,好可惜啊作者都沒怎麼形容這個地方。

劇情觸發

這故事是由十年前的「蛇蛻事件」打故事背景,10年前15歲的天才少年殺了雙親並把他們的皮剝下後焚燒,事後還放火把妹妹伍若杏燒得三度灼傷,因此被判人刑。10年後,「蛇蛻事件」卻再一次發生在伍若杏的未婚夫的雙親上,讓當年涉及調查的警員們一二三四五度懷疑當年是不是抓錯犯人。說到警察,當中好歹都是10年經驗的警員,可是卻表現得非常不可靠啊。

啊再多說就爆雷了。伏筆很多,秘密自然多。不可提呀 =X


語錄:

  • 否定對方,是用來肯定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  • 但絕大多數的人,光是「錢那一關就跨不過去。」
  • 唯有收集到200%的資訊,才有可能分析出100%的真相。
  • 有一派人文科學的研究者認為,網路世界,其實就是現今社會人類的集體潛意識(collective consciousness)

較新的 較舊

聯絡表單